朋友们好,我是风悬,
一个努力想靠自媒体奔赴自由的80后。
你有没有发现,人到中年后,朋友圈也开始越来越安静。
除了因为工作或卖货需要营业的人,很多人都成了看客或者甚至关闭了朋友圈入口。
联系你的人越来越少,曾经无话不谈的朋友,却只是静静地躺在微信联系人或手机通讯录里。
年近四十,不再轻狂年少,却也还没到老去的年纪。
可就在这个不上不下的年纪,朋友开始一批批消失,仿佛一场无声的告别。
不是谁变了,只是我们的人生,走到了一个交叉口。
1. 各自奔忙,抽不出时间联系
生活不再是自由支配的。上有老、下有小、工作压力山大,一天24小时都不够用。不是不想见,而是真的抽不出时间。
2. 生活轨迹渐行渐远
年轻时朋友是“同学”“同事”“哥们儿”“闺蜜”。但四十岁后,大家分布各地,有的在国外,有的换了行业,有的成了老板,有的回归家庭,生活轨迹彻底分叉,联系自然变少。
3. 越长大,越怕麻烦别人
过去一句“走,喝酒去”,立刻就能聚。现在就算想见一面,都得提前一周安排时间,还怕对方为难。于是宁愿不打扰,也不增加负担。
4. “人到中年,不敢随便交心”
四十岁的人,更懂得保护自己。太多的社交背后,是彼此的利益计算和人情负担。没有真正的安全感,就不会轻易推心置腹。
5. 朋友圈不再“热闹”只是因为你成熟了
不是别人不在乎你,而是你也不再对别人的点赞、评论那么上心。沉默的朋友圈背后,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克制与安静。
6. 有人选择了“隐退型”社交
有些人到了中年,主动退出社交圈,不再发朋友圈,不参加聚会,只想守着自己的小日子,不吵不闹,不求存在感。不是消失了,只是不想再表达。
7. “利”让人更现实了
四十岁是分水岭,有的人事业起飞,有的人原地踏步。现实的落差,让曾经的平等关系开始失衡。有时候,不联系,是一种体面。
8. 人情往来,变成了一种负累
孩子满月、升学宴、乔迁、升职…中年的友情有时变成了一场场仪式感满满的“人情互投”。本来想走心的,结果走成了“算账”的。
9. “合得来”比“认识久”更重要
年少时讲究“交情深”,如今更看重“频率对得上”。一些老朋友,三观早已不同。不是谁不好,只是“聊不来了”,自然就淡了。
10. 每个人都在经历自己的“中年危机”
有人失业、有人离婚、有人看尽人生冷暖,四十岁这一关,不是谁都顺风顺水。很多时候,不是疏远了朋友,而是连自己都顾不过来。
11. “安全感”成了衡量一切的标准
中年人社交,不再追求热闹,而是追求“心安”。能说实话、无需防备、理解彼此苦难的人,才值得留下。其他的,就顺其自然地消散吧。
12. “不联络”不代表“没感情”
真正的朋友,哪怕三年没联系,一句“在吗?”依旧熟悉如初。那些渐渐淡出的朋友,未必没感情,只是选择了以另一种方式存在。
13. 人生就是一场“筛选”
四十岁以后,很多关系都是“沉淀”后的结果。留下来的,是懂你的人;走掉的,也不必强求。友情从量变到质变,才是成年人的成熟。
写在最后
除了苏东坡,诗人里我还喜欢王维。
他二十一岁中进士,似乎人生就此飞黄腾达,可是后来经历安史之乱,被迫出任伪职,平乱后靠弟弟的官位换回了性命。
这样大起大落的人生,让他的诗充满了佛性。
年轻时候写:新丰美酒斗十千,咸阳游侠多少年。相逢意气为君饮,系马高楼垂柳边。
是翩翩公子,意气奋发;是咸阳游侠,洒脱又酷。
第一次见面,碰到意气相投的朋友,把马栓柳树上就上楼喝酒去了。
经历过官场繁华,经历过落魄。
中年的他可能有很多孤独和寂寞。
于是他的诗开始变成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”
或许那天,他觉得非常孤独,一个人去山里消遣,走到大山深处,发现前面已无路可走。
反正也累了,索性坐小溪边石头上休息,听着潺潺的流水声,抬头看到天上一朵朵飘过的白云。
他突然明白了人生的意义,自己又何必执着一条路呢。
人到绝望的时候,可以停下来去做其他事呀,这何尝不是一种转机。
后来他的人生平静了许多,他写: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
可能只有经历过繁华,再经历过低谷的人,才能安静下来体会生命的本质吧。
所以,当你发现朋友圈冷清了,别慌,那是你的人生,正在回归本质:清净、真实、有质量的连接。
朋友越来越少,其实是你越来越明白:
真正值得留的,不多,但刚刚好。
推荐本站淘宝优惠价购买喜欢的宝贝:
本文链接:https://hqyman.cn/post/10856.html 非本站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原创文章需保留本站地址!
休息一下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