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至少8小时和同事相处,职场社交本应是融入团队的必经之路,但为何有人宁愿独自午餐也不愿参与同事闲聊?
一位内地女生分享的香港职场经历,引发了许多打工人的共鸣……
香港职场文化
真的没办法和香港同事成为朋友
近日,一位内地女生在小红书发帖,直言在香港工作后,发现自己与本地同事的社交模式格格不入。 她提到,尽管自己会说广东话,但和同事共进午餐时仍「完全插不上话」。
问题出在哪里? 她观察到,香港同事的聊天内容几乎围绕公司内部的人和事——谁没倒垃圾、谁提问太多、谁用完厕纸没更换…… 这些看似琐碎的「职场观察」,却成了茶余饭后的主要话题。 单单是这些话题已经令她感到压力大,她指本来就不奢望与同事成为好朋友,只希望可以维持良好的同事关系。
同时,这种职场社交令她不禁猜疑:「我不在的时候,他们说的会不会就是我?」 担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知何时就会出现在同事的口中。这种氛围让她倍感压力,最终选择逃避:「我宁愿中午自己一个人吃饭。」
职场社交为何如此疲累?
起初,她以为是年龄差导致,因为同事多为已婚已育的年龄层,但后来发现,更深层的矛盾可能源于文化差异。
话题焦点不同:同事热衷讨论他人言行细节,而她认为这些是「无用的八卦」; 社交目的差异:她希望维持专业合作关系,但同事的闲聊似乎更偏向「小圈子评判」。
《爱回家之开心速递》剧照
她的困惑并非个例。帖文引发大量网友共鸣: 「香港办公室文化确实如此,是非超多!」 「她们说话声音超大,内容全是琐事……」 「尝试过融入,但频道不对,算了。」
推荐本站淘宝优惠价购买喜欢的宝贝:
本文链接:https://hqyman.cn/post/10890.html 非本站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原创文章需保留本站地址!
休息一下~~